«
PC微信逆向:使用HOOK获取好友列表和群列表[转]

时间:2021-11-29    作者:范文泉    分类: 逆向


获取好友列表目前有三种方法,

  1. 二叉树遍历,通过一层一层的往下读取来拿到所有的好友列表。
  2. 通过在内存里面找好友的地址列表。
  3. 通过查找微信数据库来获取列表

获取好友列表的切入点

要想获取微信的好友列表,就必须找到微信读取好友列表的地方。突破口在于微信在点击个人名片时,会获取当前联系人的详细信息,然后显示在右侧。

那么我们可以大胆猜测 微信在登陆的时候,需要先调用这个call,循环拿到所有好友的详细信息,然后再显示到右侧

第一步:我们首先要找到微信获取好友详细信息的函数。这个函数在读取好友列表时必然会被调用,第二步,再通过这个函数找到获取好友列表的地方。

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通过好友的数量,先搜索当前好友的数量,然后删除一个,再次搜索。直到找到保存好友数量的地址。

定位查询好友信息的函数

那么如何找到查询好友信息的函数呢?突破口在于当前窗口的微信号,只要找到微信号的地址,然后对微信号下内存写入断点,栈回溯分析就能找到我们需要的函数。

定位微信号的地址


首先搜索当前的微信号,勾选Unicode

接着切换联系人,再次扫描

最终会剩下五个结果,我们需要逐个排查每一个结果

一次错误的尝试

随便找一个地址,下内存写入断点。然后切换当前联系人窗口,断点断下。删除内存断点。

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地址,地址里面包含联系人的所有信息

在堆栈的地址中我们发现了一个返回地址,返回地址下面有微信的个人数据。那么这个有可能就是我们需要的call

切换当前窗口联系人,等待断点断下

此时,堆栈和eax寄存器中保存了当前联系人的所有数据

继续往下拉会发现eax中保存有签名和国家等信息。也就是说这个call里面保存了当前聊天窗口的好友的所有信息。

接着我们删除好友,让好友列表刷新,看看这个地方会不会断下来。如果会断下来,那么这个地方就有可能保存了所有好友的信息。

删除之后,断点并未断下,那么这个call就不是我们想要的

再次查找目标函数
继续找另外一个地址,下内存写入断点

此时再次搜索返回地址,你会发现在压入返回地址前的一个参数中有一个完整的好友信息

这个call将一个完整的好友信息压入堆栈,那么说明这个call之前好友信息已经被查询出来了。我们需要继续往上找, 反汇编窗口跟随这个call

在函数头部的位置下断点

等程序断下时在堆栈中找到返回地址

然后在找到的上一层函数下断点,断下之后按F8单步步过,看看这个函数的作用是什么

在这个call执行完毕之后,edi里面保存的就是好友的所有信息。那么说明这个call的作用就是查询当前好友的详细信息!

成功定位获取好友信息的函数
接着我们F7进入这个函数,看看好友的详细信息具体是从哪里个函数中查询出来的

单步到这里我们发现在进入临界区之后有一个函数,这个函数将微信ID的指针压入栈,我们F8步过函数查看一下返回值

此时eax里保存了当前好友的所有详细信息。通过参数和返回值也就可以猜到这个call的作用是通过微信ID获取详细信息。那么我们第一步就算是大功告成了。

定位获取好友列表的函数
我们重新载入微信,然后在找到的获取好友详细信息的函数下断点

登录微信,此时断点断下,接着按F8步过

此时eax寄存器中保存有联系人的数据,这个函数会调用多次,每调用一次查询一个好友信息。

事实上获取好友列表的call不止这一个地方,但是这个地方拿到的数据是最多的。可以拿到所有的好友列表和群列表以及公众号

函数已经找到了,那么我们只要写一个dll,注入到微信的进程空间中,利用Inline HOOK就能获取到所有的好友列表了

示例代码

部分示例代码如下:

开始HOOK:

VOID StartHook(DWORD hookAdd, LPVOID jmpAdd)
{
    BYTE JmpCode[HOOK_LEN] = { 0 };
    //我们需要组成一段这样的数据
    // E9 11051111(这里是跳转的地方这个地方不是一个代码地址 而是根据hook地址和跳转的代码地址的距离计算出来的)
    JmpCode[0] = 0xE9;
    //计算跳转的距离公式是固定的
    //计算公式为 跳转的地址(也就是我们函数的地址) - hook的地址 - hook的字节长度
    *(DWORD *)&JmpCode[1] = (DWORD)jmpAdd - hookAdd - HOOK_LEN;

    //hook第二步 先备份将要被我们覆盖地址的数据 长度为我们hook的长度 HOOK_LEN 5个字节

    //获取进程句柄
    HANDLE hWHND = OpenProcess(PROCESS_ALL_ACCESS, NULL, GetCurrentProcessId());

    //备份数据
    if (ReadProcessMemory(hWHND, (LPVOID)hookAdd, backCode, HOOK_LEN, NULL) == 0) {
        MessageBox(NULL, "hook地址的数据读取失败", "读取失败", MB_OK);
        return;
    }

    //真正的hook开始了 把我们要替换的函数地址写进去 让他直接跳到我们函数里面去然后我们处理完毕后再放行吧!
    if (WriteProcessMemory(hWHND, (LPVOID)hookAdd, JmpCode, HOOK_LEN, NULL) == 0) {
        MessageBox(NULL, "hook写入失败,函数替换失败", "错误", MB_OK);
        return;
    }

}

显示好友列表

//显示好友列表
VOID insertUserLists(DWORD userData)
{
    /*
    eax + 0x10 wxid 群
    eax + 0x30 wxid 群
    eax + 0x44 微信号
    eax + 0x58 V1数据
    eax + 0x8C 昵称
    eax + 0x11C 小头像
    eax + 0x130 大头像
    eax + 0x144 未知md5数据
    eax + 0x1C8 国籍
    eax + 0x1DC 省份
    eax + 0x1F0 城市
    eax + 0x204 添加来源
    eax + 0x294 朋友圈壁纸
    */

    DWORD wxidAdd = userData + 0x10;
    DWORD wxuserIDAdd = userData + 0x44;
    DWORD wxidV1Add = userData + 0x58;
    DWORD wxNickAdd = userData + 0x8C;
    DWORD headPicAdd = userData + 0x11C;
    //DWORD wxNickAdd = userData + 0x8C;

    wchar_t wxid[0x100] = {0};
    if ((LPVOID *)wxidAdd) {
        swprintf_s(wxid, L"%s", *((LPVOID *)wxidAdd));
    }

    wchar_t nick[0x100] = { 0 };
    if ((LPVOID *)wxNickAdd) {
        swprintf_s(nick, L"%s", *((LPVOID *)wxNickAdd));
    }

    wchar_t wxuserID[0x100] = { 0 };
    if ((LPVOID *)wxuserIDAdd) {
        swprintf_s(wxuserID, L"%s", *((LPVOID *)wxuserIDAdd));
    }

    if (oldWxid[0] == 0 && newWxid[0] == 0) {
        swprintf_s(newWxid, L"%s", *((LPVOID *)wxidAdd));
    }

    if (oldWxid[0] == 0 && newWxid[0] != 0) {
        swprintf_s(oldWxid, L"%s", newWxid);
        swprintf_s(newWxid, L"%s", *((LPVOID *)wxidAdd));
    }

    if (oldWxid[0] != 0 && newWxid[0] != 0) {
        swprintf_s(oldWxid, L"%s", newWxid);
        swprintf_s(newWxid, L"%s", *((LPVOID *)wxidAdd));
    }

    if (wcscmp(oldWxid,newWxid) != 0) {

        LVITEM item = { 0 };
        item.mask = LVIF_TEXT;

        item.iSubItem = 0;
        item.pszText = UnicodeToANSI(wxid);
        ListView_InsertItem(gHwndList, &item);
        wxuserID
        item.iSubItem = 1;
        item.pszText = UnicodeToANSI(wxuserID);
        ListView_SetItem(gHwndList, &item);

        item.iSubItem = 2;
        item.pszText = UnicodeToANSI(nick);
        ListView_SetItem(gHwndList, &item);
    }
}

实际效果

标签: 微信 逆向